【想要孩子學好音樂,家長必須要知道這7件事】♩.♪
俗話說:師傅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。孩子學琴也是一樣的,“三分學,七分練”,除了要找一位好的老師以外,回家練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所以,家長的引導,在孩子學琴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
●經常回想學琴的初心
學音樂的目的是什麼?
相信大家在決定讓孩子學音樂時,一定是為了讓孩子培養對音樂的興趣、陶冶情操,使孩子更有氣質……
可當家長們發現身邊學琴的孩子都在考級,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落後,在不知不覺中,就把考級變為了孩子學琴的目的。
一旦學琴被考級所捆綁,就不再純粹了,每天不斷重複練習著考級的那幾首曲子,可能學了三年也只會彈10首考級的曲目。這樣,再喜愛音樂的孩子,興趣也會在其中被逐漸消磨。
所以請保持初心,不要因為攀比心讓孩子迷失了方向。
●言傳身教的重要性
為孩子製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。
想讓孩子喜歡音樂,家長首先要喜歡音樂。每天在家給孩子播放古典音樂;在陪孩子上課時,自己也認真聽課認真學習;坐在一旁在陪伴孩子練琴時,多鼓勵孩子,在孩子有問題時給與指導和幫助。
如果有時間和條件的話,家長也可以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樂器練習。和孩子共同學習,適時選擇和孩子都喜歡的樂曲進行合奏,感受音樂給孩子、給家庭帶來的樂趣。
●注重練琴的效率
雖說想要提高演奏水準,要靠練琴時間來積累,但除此之外,練琴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。
所以家長在陪孩子練琴時,不能只要求孩子練習的時間或遍數,還要要求練琴的品質。例如某一個技術難點連貫彈好五次就可以休息,曲子中經常彈錯的音連續五遍都不錯,就可以練習下一首……這樣一來孩子練琴時間就由他自己的練琴效率所決定。
所以,家長要看重的是練琴效率,如果只是規定練琴兩小時,而孩子在這兩小時中毫無進步,則反而是白白浪費了時間,還不如讓他和小夥伴們出門曬曬太陽。
●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
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,其實都是喜歡被誇獎的,而且被誇獎之後再做這件事情就會更有積極性。
所以,在孩子練琴時,家長們需要抱有欣賞的態度,即便在初學時還只能夠彈奏零零散散的幾個音符,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,鼓勵孩子練琴。相反,如果孩子一彈琴就被指責,自然孩子會認為只要彈琴就會被罵,那不要彈琴好了,從而越來越逃避練琴。
●養成孩子獨立練琴的習慣
養成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,對孩子來說是受益無窮的。
相信很多家長為了催促孩子練琴,都會提前幫孩子把琴蓋打開,椅子擺好,書翻開,幫孩子規劃好今天要練的曲子……看起來好像是為孩子提高了效率,但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節,其實都會在助長孩子的惰性。
長此以往,孩子就會過分依賴家長,失去了主動動腦思考的能力,這樣是無法學好音樂的。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培養孩子養成獨立的練琴習慣雖然是個長期的過程,但是一旦孩子養成了,就會終生受益。
●學音樂不能心急
學音樂對人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,就如同看書一樣,短時間來看只是學了一首曲子,讀了一個故事,但其中對人的影響卻都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我們的骨血,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。
所以,學音樂不能心急,不要因為短時間看不到孩子的變化而輕易放棄。你一定要相信,量的積累終究會形成質的飛躍,而音樂給孩子帶來的變化也是伴隨其一生的。
●讓音樂變得有儀式感
儀式感是什麼?儀式感就是花心思把日常的事情變成不日常,從而產生的一種神聖感、敬畏感。如果將學音樂也看作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,孩子便也會認真對待學音樂這件事情。
當然,這裡的儀式感並不需要太過於隆重。比如:陽光明媚的週六上午擦擦琴,每天早晨或午後放上幾首古典音樂,每個月正式著裝去聽一場音樂會,精心準備一次演出或比賽……
這樣的儀式感,就會讓孩子在不自覺中,將學音樂看作是一件非常重要,不能馬虎對待的事情。
[網絡轉載]
#pianolessons
#鋼琴教學
#小提琴教學
#長笛教學
#爵士鼓
#小荳荳國際音樂藝術教育
小荳荳國際音樂藝術教育網址:
:https://zh-tw.facebook.com/pages/%E5%B0%8F%E8%8D%B3%E8%8D%B3%E9%9F%B3%E6%A8%82%E6%95%99%E5%AE%A4/165565693502977